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5月, 2021的文章
圖片
 考試臨近,小朋友做功課溫書力不從心,如何是好? 自從疫情出現後,小朋友都有一段時間在家視像上課,無論習慣與否,對一些小朋友來說,線上學習確是一個挑戰,說是挑戰,不是因為小朋友力有不遞,而是學習時容易分心,家長們懷疑學習成效,考試在即,究竟小朋友要如何溫習,才可以在「半桶水」的情況下,「備戰」考試? 1. 做筆記 如果家中有聘請補習老師,還是家長可以和小朋友一起溫習,那麼,做筆記是十分有效的工具,為小朋友製造自己的溫習歷程,每天/每星期逐少逐少做,做好筆記可以,在考試前夕只需要拿出筆記來溫習,增加小朋友對自己學習的信心。 2. 朗讀(眼耳口並用) 有研究指出,朗讀增強記憶不只在語文,就連數學也可以,對於學習偏好用耳朵的小朋友幫助很大,當然如果喜歡用眼睛看的,就更鼓勵用心做完筆記後,大聲朗讀。 3. 合理行為後果 考試臨近,時間緊逼,如果小朋友還是「懶懶閒」,感覺很懶散,那麼便要和小朋友好好訂立合理行為後果,即如果小朋友未能做到一些事情,某一些東西(與其被要求的行為有關)便會被取去,讓小朋友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任,當然訂立合理行為後果有幾項原則,最重要的是不宜過份苛刻,也不宜追加「刑罰」(例如,即在小朋友接受合理行為後果時,如態度較差,也不要馬上追加罰則),也不是「為罰而罰」,乃是為了小朋友能進步而訂立,否則小朋友在下回一起訂立合理行為後果時便變得不合作,合理行為後果也再不有效了。 就以上三點,希望家長可以和小朋友好好溫習,過這個疫情的考試難關。
 我可以打小朋友嗎? 最近一則虐兒案終有定論,一干人等接受了法律的制裁,今日想和大家一起談「體罰」,大部份的家長都曾經接受過或多或少的體罰,在我們的年代,體罰太普遍了,所以有些人會習以為常。但很好多研究指出體罰不單影響小朋友心智發展,破壞親子關係,給予小朋友一個壞榜樣,到他們為人父母的時候便會效發。當然,在心理學角度,並不是說被打的小朋友長大後會體罰自己的孩子,就等於仿效自己的父母,但的確體罰或多或少會代代漫延,除非我們懂得在我們這一代終止。 有些家長會問:「我只係輕輕力,同埋嚇一下佢 等佢記住,下次唔好。」大家覺得怎樣?大家有沒有試過以下幾個情況: 情況一:只係細細力打佢,佢喊晒咁好似好痛,扮晒野 情況二:一時錯手,大力左 情況三:有時會嬲得制,打個陣會發埋脾氣大力左 情況四:越打越無用,都係照犯! 大家要體罰小朋友,目的是想小朋友學懂一些大人的道理,所以想分享比「體罰」更為有效的方法給家: 方法一:將責任歸還 做法:把小朋友該做的事,讓他們自己完成 好處是甚麼?好處是小朋友要學習、要經歷過程,自己把要做的事情完成是最大的學習法則: 當然,當中有一些竅門 一. 不說反話 有些家長很喜歡說反話,希望用激將法令令小朋友更快把事情做完,或希望小朋友在過程中得到更深刻的教訓,但其實許多小朋友聽不懂激將法背後的意思就是: 「爸爸媽媽,想你快點學會」/「仔/女,加油呀!」 切記反話會令小朋友誤解自己的意思,重要的道理領悟不了。還會令有些小朋友發起脾氣來,正所謂「一波未平,一波又起」,不知道應該繼續未發脾氣時的事情,還是先解決發脾氣的事,所以不說反話很重要。 當然有家長曾經跟我說: 我真係覺得佢好唔掂架,所以咪話個事實俾佢知 等佢有自知之明,做得更好 大家試想想,一個小朋友,即使是中學生,他們在未學懂/學會一件事之際,冷嘲熱諷是不湊效的。建議方法、適度鼓勵,或者給足夠的空間,讓小朋友自由發揮去解決事情,才是辧法。 二. 不作過多言語上的鼓勵 對於小朋友的肯定,過多言語上的鼓勵的潛台詞是家長對小朋友 : 「你做唔到,所以我要鼓勵你」/「你做咁耐架」 小朋友自覺:「我做得唔好」/「啲大人目及實我」 所以最好的鼓勵就是告訴小朋友要做的事,然後,安靜在旁邊等候/安靜做自己的事情,讓小朋友知道你支持他,也會耐心等待他。那麼究竟甚麼時候,或應該怎樣讚美,可以於下次分享。 學習得到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