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5月, 2020的文章
圖片
 孩子講不聽,家長越來越生氣? 三招令自己馬上冷靜的方法 原本管教小朋友就是一種「交接」的教育,交接什麼?就是我們把一樣東西傳承給子女,這種交接原本是十分簡單的,但有些時候小朋友就是不伸出手接收你交出來的東西,還要處處撞板,殘局要家長來給他收拾。讓人生氣的是,這個不聽話的人不是別人,是自己一手一腳製造出來的,是和自己血脈相連的,有時候就是越想越氣憤,巴不得把他們塞回肚子裏,一了百了。有時會越搞越氣憤,然後變成憤怒,按耐不住,邊教邊罵,一半是因為要教懂他,一半是因為要把內裏的憤怒發洩出來。 大許多家長都知道破口大罵孩子沒有多大的效用,而且也知道不理智的責怪會破壞親子關係,現代的家長都忍著不敢自己的不滿亂發洩出來,某個程度來說是好事,因為我們都知道這個是不好的,可惜的是有時候也不知道應該什麼時候應該做何種程度的教育,邊忍邊教,最終也按捺不住把自己的脾氣都併發出來。其實專家說的話都是話,有三個辦法可以把自己平靜下來的,然後跟著做就可以了。 1)視而不見 當孩做了我們認為錯的事情,在他們眼中不一定是錯事,他們覺得只是家長要求他們做的事,所以反抗力可能比較大,有些孩子是因為不明白他們錯在哪裡,所以當我們拼命的想要把對的事情教導他們,他們竟聽不進去,生氣是正常的,所以,我們對孩子大部分的沒有即時危險性的「壞行為」,要視而不見,無論他的那個行為是不是已經重複了很多遍,因為重複犯是最容易惹怒人的,我們如果太集中在他們重複放錯這個範疇,那就是把自己的怒火聚在一點,爆炸的機會就會增加,所以呢我們要把孩子重複犯錯視而不見,不讓自己的怒火馬上爆發出來,「炸死」自己,你可能「炸死」孩子。 2)離開現場 每個人要自己的底線,也有自己一觸即發的敏感部分,孩子經常犯錯的地方也可能是觸碰我們敏感部分,如果是這樣的話,我們可以先離開「案發」現場,先離開這個令自己有可能發怒或是歇斯底里的現場,在視而不見的前提下,離開一下,放過自己,也先放過孩子。 3)另擇時間 那麼什麼時候教育孩子最好呢?當然就是惱火已經消下的時候,因為太生氣很難想出好的方法來教育孩子,所以自己不生氣了,想好了怎麼跟說,然後平靜心情的跟小孩慢慢地說。 教育並不急於一時,跟孩子共處一室,許多時候可以慢慢看,慢慢教,最重要的是怒火下的教育效果不明顯,即使孩子停止了我們認為不對的行為,也不是明白背後的道理,只是害怕我們不同程度上的威嚇,也只是
圖片
  早知結果怎麼說都不聽,父母應該怎麼辦? 面對「自討苦吃」型小朋友可以... 面對「一定」有苦果的行動,小朋友怎麼說都不聽,有聽過父母說: 由他,吃了苦頭便知了。 但小朋友三番四次都吃苦頭,甚至在相同的事情上,為甚麼?家長又可以怎麼辦?有點生氣,有點心痛,有點失望。生氣是因為講道理都聽不進去,心痛是因為小朋友三番四次吃苦頭替他難過,失望是屢勸不改不知道應該怎樣辦。如果這是你,或是你身邊的朋友,便要留意以下三個做法,可以幫助到大家。 1)放棄堅持 如果小朋友堅持的事情並沒有危險性,就由他吧!有時候父母的堅持對小朋友來說是沒有必要的,他們會視事情是自己的事,第三者插手當然意見不被重視,s所以家長要學會放棄堅持。 2)作出後備的計劃及適當心理準備 如果事情和家長有關,而因聽小朋友的話結果要一起承擔,家長又可以怎樣做呢?作出後備的計劃,這樣是為免因家長錯聽小朋友的話而造成後果,雖說家長需要學會放棄堅持,我們必須要有兩手準備,這樣不是為了幫助小朋友避免後果,而是避免家長大發雷霆,若後備的計劃也沒有,就等於陪著小朋友一起固執,在沒有準備考一起承擔後果。所以,家長必須作出適當的心理準備,知道小朋友是「自討苦吃」型,必須好好的做出心理調整,不要「奢望」小朋友會馬上聆聽。 3)「走地雞」政策 在一個較窄的範圍內,小朋友可能感到壓抑,所以必須給予足夠的「伸展範圍」,在平常的日子裏,小朋友在一個較寬鬆的範圍內走動,自主性提高,即平日碰釘的事件會較多,他們會自己解決,也會在不知所措的情況下參考父母的意見,這個做法會令小朋友更容易接受父母的提議,小朋友會更容易把家長的話聽進去。 4)合理行為後果 許多事情孩子並不一定會碰釘的,那麼要等到什麼時候孩子才會學會呢?這個時候合理行為後果是很關鍵。首先行為後果有兩種,一是自然行為後果,就是事情跟著走下去的話,結果就會這樣,比如說孩子功課做不好,自然的行為後果就是老師會罰他,那家長並不需要太用腦袋去管,孩子壞慢慢的學到會把功課做好。 合理行為後果就是在自然行為後果出現前製造,因為並不是每件事都可以馬上有自然後果發生,所以呢,作為家長我們會製造一些合理行為後果,小朋友早點學會,大家可以把合理行為後果當作「罰」,讓小朋友早點承受到該行為所帶來後果。有時對著「自討苦吃」型的小孩,但是要切記,在這種小孩面前,必須先由自然行為後果,倘若他們學不會才製造合理行為
圖片
 小朋友撒謊, 父母覺得生氣/心痛之餘, 只要做足以下三個動作, 可以幫助小朋友培養誠實的美德 大家可能也有以下的經歷,抓到小孩子在撒謊,但是小孩子矢口否認,家長也沒有當下的證據,所以只好用很兇的聲線來逼迫小孩子承認自己是撒謊的,但是如果還是堅持否認,父母也是拿他沒法,心疼之餘,也不知道該怎麼做,不了了之,直到下一次撒謊在發生。有些家長更加用很嚴重的懲罰來嚇唬小孩子下一次不要撒謊,但是撒謊的場面還是不斷重新上影,那家長究竟要怎麼做呢?以下有三個方法供大家參考: 1. 適度的反應 在不同的文化裡面都表揚誠實,所以對不誠實的人好像看到洪水猛獸一樣,要徹底的把它阻止、卑視它、罵它,所以在一般情況下,遇到撒謊的場面,我們成年人的反應比較大,通常馬上問罪之師是一般慣常的動作,即使沒有興師問罪,成年人會不停的在誘導或追問小朋友,務求達到他們承認自己撒謊的結果,在過程中反應比較大,嚇窒了小朋友,找不到撒謊背後的原因之餘,更令小朋友掩飾實際原因。 當遇到發現小孩子撒謊的場景,保持冷靜,表現淡定,就像一般的提問一樣,即使心中有千百萬個問號,我們也要強忍著,慢慢事情搞清楚。 2. 尋找背後的原因 其實尋找撒謊的原因比較重要,有許多時候小孩子撒謊是為了掩飾自己一些行為,那些行為背後的動機可能為了滿足自己,但是他們為什麼要偷偷的滿足自己,而且要用謊言來掩飾呢? 3. 表示接納及期望 說謊是掩飾,掩飾是恐懼,恐懼是害怕失去/破壞現狀的平衡,越撒謊的小朋友越害怕失去,從這個出發點看,我們對小朋友表示接納他們手撒謊的背後原因,諒解他們的渴望,並期望他們能相信家長,把事情/話都說出來,並期望下一次的坦誠,倘若小朋友還是不斷說謊,可能跟對家長的信心建立要多加功夫,亦要仔細小朋友是否有可能患上焦慮症之類的情緒病了。 說謊不宜太重的懲罰,因為小朋友為避免懲罰會變更「狡猾」,說謊技巧會提升,有時候想用罰則阻嚇說謊的習慣,反而變成鼓勵繼續掩飾的助力,「人仔細細就變成大話精」,所以懲罰是不宜太重。 www.kaylau.org www.instagram.com/mskayhomeyfamily www.facebook.com/mskayofficial https://youtu.be/4Qz3h6FwQ9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