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可以打小朋友嗎?

最近一則虐兒案終有定論,一干人等接受了法律的制裁,今日想和大家一起談「體罰」,大部份的家長都曾經接受過或多或少的體罰,在我們的年代,體罰太普遍了,所以有些人會習以為常。但很好多研究指出體罰不單影響小朋友心智發展,破壞親子關係,給予小朋友一個壞榜樣,到他們為人父母的時候便會效發。當然,在心理學角度,並不是說被打的小朋友長大後會體罰自己的孩子,就等於仿效自己的父母,但的確體罰或多或少會代代漫延,除非我們懂得在我們這一代終止。


有些家長會問:「我只係輕輕力,同埋嚇一下佢

等佢記住,下次唔好。」大家覺得怎樣?大家有沒有試過以下幾個情況:

情況一:只係細細力打佢,佢喊晒咁好似好痛,扮晒野

情況二:一時錯手,大力左

情況三:有時會嬲得制,打個陣會發埋脾氣大力左

情況四:越打越無用,都係照犯!


大家要體罰小朋友,目的是想小朋友學懂一些大人的道理,所以想分享比「體罰」更為有效的方法給家:

方法一:將責任歸還

做法:把小朋友該做的事,讓他們自己完成

好處是甚麼?好處是小朋友要學習、要經歷過程,自己把要做的事情完成是最大的學習法則:

當然,當中有一些竅門

一. 不說反話

有些家長很喜歡說反話,希望用激將法令令小朋友更快把事情做完,或希望小朋友在過程中得到更深刻的教訓,但其實許多小朋友聽不懂激將法背後的意思就是:

「爸爸媽媽,想你快點學會」/「仔/女,加油呀!」

切記反話會令小朋友誤解自己的意思,重要的道理領悟不了。還會令有些小朋友發起脾氣來,正所謂「一波未平,一波又起」,不知道應該繼續未發脾氣時的事情,還是先解決發脾氣的事,所以不說反話很重要。

當然有家長曾經跟我說:

我真係覺得佢好唔掂架,所以咪話個事實俾佢知

等佢有自知之明,做得更好


大家試想想,一個小朋友,即使是中學生,他們在未學懂/學會一件事之際,冷嘲熱諷是不湊效的。建議方法、適度鼓勵,或者給足夠的空間,讓小朋友自由發揮去解決事情,才是辧法。

二. 不作過多言語上的鼓勵

對於小朋友的肯定,過多言語上的鼓勵的潛台詞是家長對小朋友 :

「你做唔到,所以我要鼓勵你」/「你做咁耐架」

小朋友自覺:「我做得唔好」/「啲大人目及實我」

所以最好的鼓勵就是告訴小朋友要做的事,然後,安靜在旁邊等候/安靜做自己的事情,讓小朋友知道你支持他,也會耐心等待他。那麼究竟甚麼時候,或應該怎樣讚美,可以於下次分享。


學習得到的第三個竅門是

三. 給予時間

有些小朋友只是親身經歷一、二次,他們便會學懂一些道理,有些小朋友要經歷多幾次,自己便會學懂,有些小朋友要經歷多幾次,再加上成人的指導才明白箇中的道理。其實大部份的小朋友都要成年人指導,才會明白事情的道理。所以經歷後,會有一些講解是最理想不過的。當然,有些小朋友是要經歷許多次差不多的遭遇才有所成長,家長們只需要耐心地指導,對小朋友充滿他們會「做得到」的期許,小朋友終會學到,以下有一個例子給大家參考下:

記得有一次帶小朋友們到遊樂場玩耍,當中有一個小朋友在同一個彎路上摔倒了兩次,他不服氣,嘗試以差不多同一個方法/角度把整件事重複多一遍。當然他沒有跌倒,他高興得手舞足蹈,大叫說:

我得左啦,無事啦!

為甚麼他沒有?因為在那必經之路上,他執意要走同一條路,微調了自己的角度,嘗試自己去體驗自身的方法是否成功,只要他能夠感受到第一次成功後,他便開始掌握到「不會跌倒」的方法了。

事情的發展是:小男孩在第四次時再次跌倒,第五、六、七次嘗試後再沒有跌倒了。


對於體罰,Ms Kay有一些個人的見解,從一開始未接觸小朋友的時候,總覺得體罰也是辦法之一。教育是要一定程度的阻嚇才可以達到效果,後來接觸多了小朋友後,其實發現原來有許多比體罰更加有效的方法,我想如果有更多有效而不會傷害親子關係,不會傷害小朋友身體、心靈等方向的方法,那麼,何樂而不為?有時尊重小朋友自己擁有的能力及相信小朋友可以做到的信念,往往比打罵更有效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