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10月, 2020的文章
圖片
 孩子玩不到手機,就化身成小惡魔 三招把場面扭轉 小朋友「機」不離手,不能自已,家長想把手機/平板電腦收回,但小朋友大叫大嚷,在家中偶然還可以不予理會,但在外就尷尬不已,如何能成功收回手機,亦不破壞親子關係?這裏有三招,大家務必要嘗試。 1. 訂立習慣 建立一個屏幕習慣是十分重要的,什麼時候可以玩、什麼時候不可以玩應該讓小朋友清楚知道,要有時間限制,不可以放任小朋友能玩多久就多久。有些家長喜歡把屏幕時間當作成績或表現好的獎賞,若真的朝這個方向,一定要清晰列明什麼為之「好成績」、「好表現」,切記定義含糊,例如: 你乖,就可以玩手機了。 以上例子太含糊,乖是甚麼?玩手機時限是甚麼?所以,當父母容許小朋友擁有屏幕時間時,必須定訂好以上的項目。 2. 幫助小朋友 當我們把屏幕時間當作獎勵時,必須真心的幫助小朋友達到能夠用平板電腦的機會,不應該是家長不大想小朋友能達到目標,於是便百般刁難他們,令到他們失去能夠玩手機或平板電腦的機會。所以當我們訂立一些能救援平板電腦的習慣及規則時,給小朋友一個小提示,令小朋友可以達到玩手機或平板電腦的機會,樣樣小朋友覺得家長設立的條款並不苛刻。 切記不要在小朋友差不多能夠達成目標是諸多刁難,否則小朋友只會覺得家長並不是真心容許他們玩的,如果他們是這樣想,他們更不會放過任何一個可以延長玩手機玩平板電腦的機會,所以很容易導致後來一個死也不要放手的現象,因為何時能玩、為何能玩都變得遙不可及了,所以當下能多玩,當然死也不願放手。 3. 親子對話及堅持 跟小朋友說話時,語氣及表達尤其重要,有些小朋友就是「受軟不受硬」,所謂硬不只是手法,硬是指道理什麼玩手機玩太久對眼睛不好等等,他們是知道的,所以用一些「軟性的親子對話」尤其重要,例如: 我們訂立了玩手機的規則,可是現在你不肯根據規則停下來,令我感覺到自己的決定是錯的,如果是這樣,下次我真的很難根據訂立下來的規則給你玩手機呀! 以上對話語氣務必溫柔,要表達自己的無助、無辜感,而這個也是事實的呈現。所以,家長表示自己已經說過了一些話做過了一些事,但其實傳達的手法可以扭轉整件事情,家長們要多多練習。 www.kaylau.org www.instagram.com/mskay_official www.facebook.com/mskayofficial https://youtu.be/4Qz3h6FwQ98
圖片
 孩子總是惡言相向, 父母脾氣都逼出來 原來因為這樣,父母只要做以下三件事,小朋友便會變得溫順 小朋友惡言相向,最疼心莫過於父母,因為小朋友態度差,又不聽話,在雙重打搫下,必然會把脾氣逼出來,有時候會不理智地和小朋友鬥咀,甚至用威嚇形式令小朋友不再說話,小朋友屈服時,可暫緩緊張氣氛及情緒,但如果小朋友沒有因家長權威而就範,惡言相向會越來越嚴重。那麼,我們要怎樣做呢? 1. 「聽不進耳」 首先,小朋友的惡言,切勿當真。小朋友最喜歡說的應該是: 我最討厭你了!/ 我以後不想看見你!/ 關你在什麼屁事!/ 為什麼我就得聽你呢!?/ ... ... 這些話聽起來真的是很激心,傷心,甚至乎難過,看來他們當時說這些話是激動得很的時候,甚至是不知道如何應對家家的時候,也許也是知道自己理虧的時候。 既然如此,這時候小孩子的惡言相向就不足為奇,也不足以令人相信吧!所以家長們要做到的是,「聽不進耳」。 2. 「默不作聲」 馬上跟小朋友解釋不好嗎?為甚麼要默不作聲?有些時候惡言相向只是發脾氣的表達之一,小朋友的惡言相向目的沒有成年人想得那麼複雜,即使小朋友真的想把家長激怒,最好的方法也莫過於不回應。這種不回應對不代表教育小朋友,只是在惡言相向的情況下,如果成年人能夠冷靜地選擇沉默,會減低家長們以惡言還擊的機會,所以「暫時性」的默不作聲是十分需要的。 3. 另一個表達方式 最後一個方法,就是以親子關係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感,令小朋友停止繼續發惡言。親子的意思就是要溫和的方法告訴小孩子聽到我惡言後的感受,例如: 我知道你很憤怒,你這樣說,我感到很傷心啊! 告訴小朋友真實的感受,用親子關係停止小朋友壞脾氣導致的惡言,這個另一個表達方式是關鍵。 當然父母自己本身在家中的文化不要助長惡言也是重點,首先家長們也不要以惡言相向,即使對像不是小朋友,如果是家家人的玩鬧,表達的情緒最好也是愉快的,這樣小朋友便不會一發脾氣便以惡言相向了。 www.kaylau.org www.instagram.com/mskay_official www.facebook.com/mskayofficial https://youtu.be/4Qz3h6FwQ98
圖片
  小一至小三成績還是很好, 升上小四一落千丈 是家長們沒有察覺? 還是自家孩子不是讀書的材料? 我們都稱小四到小六是高小,明顯是另外一個階段的要求,許多家長都向我反映: 我的孩子小一至小三都是名列前茅的,不知道為什麼小四開始就一落千丈,成績慢慢追不上/成績起起伏伏,然後現在(中學階段),就變成這樣了。 家長必須明白,小一至小三和小四至小六是一個很大的分野,小一到小三要求的表現是最原始的表現,就是你本身有多少能表現有多少,這個可以說是靠吃天才,但是其實很多孩子從小一到小三都沒有學過如何學習,就是不知道自己能夠學到學習技巧,許多孩子都需要一些提醒或是技巧的教導,所以到小四的時候,萬一他們從小一到小三沒有自學到一些學習的技巧,到小4的時候,便會一落千丈,用再多的時間讀書、練習,對某一部分的孩子來說都是沒有區別的,所以會出現一種狀況: 我家的孩子就不是讀書的料 這個是真相嗎?所以小一到小三家長必須要察覺孩子擅長什麼,哪一方面需要多加教導,究竟他們是練習不夠,還是缺乏學習技巧,都是有區別的。如果他們只是練習不夠,那多做幾個就可以,但是如果已經多做幾個,效果不明顯,那就要從學習技巧來發掘一下。 當然作幾個或是幾十個練習是比較簡單的,嘗試去了解孩子學習技巧是比較費神、費時、費力的。學習應該培養孩子自信,學習應該讓孩子知道自己的專長、弱點,知道專長多加發展,知道短處,接受它,發掘工具去幫助自己,善用自己的優勢,這些都很重要的。 傳統的中國教育裡,都喜歡教育孩子花大量的時間改善自己的短處,比如說孩子中文不好,畫了大量的時間去做練習,希望他在練習之中學到一些技巧。練習是必須的,但是練習的重點並不是要把短處變成長處,練習的重點小孩子好好了解自己,給自己一個機會去磨練一下,而且學會要認真面對一些事情的弱勢,然後想辦法去幫助它。而且,事實上,花大量的時間去把短處變成長處,不如把長處好好的培養起來,效果比補短更明顯,最重要的事家長必須要接納孩子可能在某一方面是破腿的,同時要看到孩子某一方面是長有翅膀的。 www.kaylau.org www.instagram.com/mskayhomeyfamily www.facebook.com/mskayofficial https://youtu.be/4Qz3h6FwQ98